位卑未敢忘忧国———读慕立义入编《中国农药科技界著名老专家传略》有感

发布者:植保学院发布时间:2018-01-18浏览次数:335

终身耕耘,壮志不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慕立义教授作为我国农药科技界代表人物之一,“两头”设定终身愿,沉心科研;孜孜不倦育人才,培养学生。他在为农业、农民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学生眼中,也是激励后辈们坚定走下去的精神力量。本文为罗万春有感慕立义教授入编《中国农药科技界著名老专家传略》的真情之作,感悟前辈精神,诠释榜样力量。

前些日子,看到恩师慕立义老师书桌上放着一本 《中国农药科技界著名老专家传略》,我浏览后得知该书是南开大学教授、工程院院院士李正明先生主编,于2017年10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的新作。征得慕老师同意后,我拿回来拜读。
  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这本书。李先生在前言中有云:“入编本书的58位老专家是我国农药科技界第一梯队中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包括6位院士,5位大学校长,12名各重点院所的负责人”。“老专家们终身耕耘,壮志不已,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慕立义教授就是这些老专家中的一员。
  我还有幸与慕老师一起工作多年,读完此书后,不由心潮起伏,想写一段关于慕老师的文字。
  位卑未敢忘忧国。慕立义老师1934年出生于安徽凤阳,经历了战争动乱,亲眼目睹了农民的苦难,幼年的心底深深种下了一颗 “学农报国”的种子。新中国成立后,在祖国百废待兴的年代,他毅然选择到农校学习,毕业后又报考了山东农学院,于1957年毕业留校工作。那一天是他最高兴的日子,因为他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种子,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矢志不忘济苍生。慕立义老师曾亲眼目睹蝗虫大发生时,地里丰收待望的谷子被恍如蜂群的“蚂蚱”啃食殆尽,无奈的农民爬伏在田梗上嚎啕大哭的场景,深知田间植物病虫害给农民带来的苦难。留校后教《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慕立义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教好这门课程,掌握好武器,把虫子治住。”
  在教学方面,他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生,这从慕立义于1993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章”就足以证明。当然,在慕立义老师的熏陶下,他的许多学生也在努力接力,如赵炎就在慕老师的感召下,在我校设立了“幕·赵奖学金”。
  他非常注重实验教学,常说《植物化学保护》属于应用学科,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对这一点我深有感受。我从新疆农大毕业留校后,选择来山东农学院进修。一年的进修时间,慕老师对我全面培养,从仪器的使用到LD50的计算等,事无巨细,从未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他时时、事事兑现自己幼年时承诺:努力培养合格人才,为农业、为农民服务。
  “两头”设定终身愿。两头指“田头+案头”。慕老师“案头”的科研课题大都来自于“田头”,如高含量低用量辛硫磷颗粒剂加工与应用技术研究、我国菜青虫抗药性调查与研究、我国玉米螟抗药性研究与新药械开发应用、我国棉花蚜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呋喃丹抗药性调查与研究、棉铃虫抗药性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50%棉铃宝研制与应用、旱田除草剂新制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等。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这个虫子的特点是隐蔽,在幼龄期躲在新叶中,长大了就钻入茎秆,药剂防治很难“摸着它”。慕老师将这个“田头”出的题目,拿到“案头”,经过反复论证,多次实验,终于推出了“高含量低用量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玉米螟技术”,推广以后深受欢迎。其中采用辛硫磷避免了对使用者高毒的问题,采用煤矸石做载体解决了药剂吸附并逐渐释放的问题,采用机油做助剂解决了颗粒剂容易在植株体滑落的问题等。后来他又从“田头”发现了该颗粒剂使用不方便,随即又开发了“颗粒剂点施器”这一专利技术。慕老师善于举一反三,由此成果很快又延伸出来另一个研究课题“呋喃丹微粒剂防治棉花苗期蚜虫”等。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棉农“谈虫色变”,这个虫就是棉铃虫。由于棉铃虫害的常年发生,针对该害虫的化学防治频率远高于其它害虫,特别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问世后,对棉铃虫化学防治的用药主要选择该类药剂,致使我国广大棉区的棉铃虫普遍发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问题。棉农们大量使用高毒的对硫磷,引发了许多中毒事件。而低毒的辛硫磷由于其“光解性”强,只能在太阳未升起和降落后使用,而且对棉铃虫高龄幼虫效果差。
  在省领导问计老专家的座谈会上,慕老师根据自己 “两头”掌握的信息,指出了由于抗药性问题将很快在2年内引起棉铃虫大爆发的论断。也是在这次问计会上,慕老师从时任副省长高昌礼手中接过了“军令状”,承担了省级重点课题“棉铃虫抗药性规律及取代药剂研究”。为了这个“棉铃宝”,他和课题组吃住在夏津,“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和棉农们一起在地里试验、观察。很快课题组向市场推出了当时棉铃虫的克星 “棉铃宝”,该制剂毒性降低,其中辛硫磷主攻低龄幼虫,对硫磷横扫高龄幼虫,解决了棉花生产危机。他的研究成果《棉铃虫抗药性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于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多项省级和部级 (农业部和化工部)奖励。
  腊梅扑香满园春。研究成果获了国家级奖励的慕老师没有停歇,而是希望能创建更好的平台,培养更多的人才。他略加休整,就又全力投入到了申请、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工作中。后来在慕老师及其带领的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初具规模,具备了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条件。慕老师这株腊梅的香风,已经催生满园的春色,这也许是慕老师退休以后感到最欣慰的事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慕老师不断前进的脚步,不就是诠释了这样一种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