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八十多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从思想上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
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奋斗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创造先进文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世界文明最优秀的成果,科学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近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是一切先进文化的旗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党才建成为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并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作为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改变了中国整个近现代史的进程,而且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我们党创建以来领导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的革命,一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中国,一次是正在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富有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想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战斗的活力,积极投入创造新历史的实践,就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但要体现在经济上、政治上,而且要体现在文化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发展,为其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纵观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不平凡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离不开思想的解放、价值观的更新及对科学文化事业的推动。
先进的文化代表着时代主流,代表着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的进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方向问题,不仅致力于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出和全面阐发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中国文化的建设,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