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培养知农爱农高层次人才,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研究生培养存在着发展目标模糊、内生动力不足、评价相对单一等问题。自2018年以来,在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和6项教研项目的支持下,创新性提出并实施研究生“四自能力”提升教学方案,实现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专研的教育范式跃迁。
成果基于生本教育理论,创建“主体复位”研究生培养理念,实施“自我认知、自我驱动、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教学方案。实施自我认知的具象化,通过“红绿交融”思政课程群与院士专家报告,赓续家国情怀;修习跨校课程筑牢知识体系,依托各类平台进行科研创新与实践,锚定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交汇点。实施自我驱动的体系化,构建“学科核心+前沿交叉+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施“小组专题研讨+团队交叉指导+学术大家点拨”的指导方式,通过参加双创竞赛、驻点科技小院、破解产业难题的“三类型”锻炼,强化自主发展动能。实施自我评价的多维化,创新研究生“成长雷达图”动态反馈路径,建立“学术创新、实践成效、社会贡献”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实效作为核心价值导向。实施自我完善的协同化,发挥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科技小院+产业学院等科产教融合平台作用,提升师生的学业与思想交流能力,帮助研究生形成“认知-实践-反思-提升”螺旋式能力升级循环。
五年来,研究生在《自然·通讯》等期刊发表论文414篇,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等40项,授权发明专利84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4项、省部级创新创业奖励6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率提升至85.7%,相关事迹被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报道。中国教育报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培养新农科人才”为题宣传报道本成果。